坎儿井见闻-姚尧
这个暑假,我们一路向西,领略了繁荣兴盛的“乌鲁木齐”,欣赏了平静祥和的 “可可托海”,探访了神秘撩人的“喀纳斯”,终于踏上了“吐鲁番”的土地,我满心欢喜地着期待着……
说到吐鲁番,这里可是声名远扬啊!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交河故城,苏公塔……个个都是大名鼎鼎。这里不仅风光无限好,美味更是无限好!火焰山的沙窝鸡蛋堪称一绝,葡萄沟的葡萄驰名中外,维吾尔族的烤肉寻遍天下无敌手……
在吐鲁番停留的两天,我走遍了名迹,尝遍了美食,但是给我留下最深映像的要数“坎儿井”。
只是一口井,没什么了不起?
这可不是一口普通的井,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是吐鲁番地区的一个灌溉系统,是它养育着吐鲁番这一片沙漠中绿洲。
那么,坎儿井是怎么来的呢?
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利用山的坡度,修挖了无数的地下暗渠,将远方雪山上融化的积雪与雨水,引至地下暗渠,进而可以直接灌溉农田或再通过竖井的连接来满足居民用水。由于坎儿井的渠道都在地下,所以水分不会受太阳日照而大量蒸发,因而水量非常稳定。
当我下到坎儿井的地下通道,顿时觉得一阵清凉,黑咕隆咚且四通八达的通道简直就是一个迷宫,一眼望不到尽头。潺潺的流水好像在欢快的歌唱,透过我脚下的透明玻璃仓促地奔跑着,好像急着去履行自己的使命。我也急不可待地跟随着这股清泉在谜一般的地下世界穿行。
突然,眼前一片开朗,“坎儿井”三个字印入我的眼中。看着川流不息的远去的井水,我深感:果然是名不虚传,古人在这块贫瘠干旱少雨的土地上设计并建造这样一个伟大的灌溉工程来种植农作物是多么的艰辛啊,这是一个集几代人的心血的伟大工程。这是一口用智慧,勤劳和意志修建起来的生命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