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表扬的好人更真实----------35
吉林长春一烧烤店老板张金彪8年间花了近20万元捐资助学。尽管现在生意不好做,但他表示,在资助的路上还要一直坚持下去。近日,张金彪主动打电话给当地媒体:“求求你,表扬我。”他说,求表扬不为虚荣心,而是要通过表扬来感染其他人去做好事。
做了很多好事的张金彪,并没有像大多数好人那样保持低调,而是高调地求表扬,求传播,求扩散,显得有些另类。他的行事风格难免会让一些人看不惯,觉得别扭,也会招致一些人的质疑和批评。但笔者理解支持张金彪的做法,他多年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慰问困难群众,累计捐款近20万元,这份爱心着实难能可贵,值得褒扬。尽管张金彪已经得到了一些荣誉和表扬,但他完全有资格获得更多表扬,求表扬并不为过。
也许有人会以“献爱心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更不是为了荣誉或奖励”为道德准则,来质疑张金彪求表扬的动机,认为张金彪捐款做好事是爱慕虚荣或另有所图。笔者认为,我们大可不必犯“道德洁癖”。如果张金彪真有私心杂念,那么他的捐款行为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回报预期——捐出近20万元只为获得一些表扬或荣誉,岂不“亏”大了?有功利目的的人会做这种“傻事”吗?显然,这种假设难以站住脚。不管张金彪心中有没有一些私心杂念,他献出了爱心,积极行动了,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就向社会释放了正能量,就是光荣的,这一点最重要。因而,我们不应该苛求张金彪做好事和求表扬的动机。
另外,一个人做好事不是为了荣誉和表扬,不等于他就不应该得到荣誉和表扬。献爱心做好事需要激励,合理、充足的激励只会给爱心加注能量,让爱心更加自信。每一次献爱心活动,每做一件好事,都应该得到激励,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没有得到激励,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激励,并因此心理不平衡,那么,就会像孔子在“子贡赎人”典故中所担心的那样,人们会失去做好事的积极性。
其实,就像几年前把见义勇为奖金留着“自己花”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求表扬的张金彪更真实、更自然。做好事的人往往并不“伟大”,不是道德圣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面对荣誉或奖励的态度或许并不符合崇高的道德标准,但却是真实的,符合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