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孩子出问题,都是大人惹的祸(杭奕辰)
陈默:孩子出问题,都是大人惹的祸
许多老师以及年轻的爸爸妈妈都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身上问题这么多?我认为,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搞出来的。
孩子为什么没有安全感
一天,一位母亲找到我,说读小学的孩子和自己不亲,还经常从她钱包里拿钱,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打他骂他都没用。
◆ 孩子0~3岁需要母亲陪伴
我问,孩子小时候,你和他相处的时间多吗?
这位母亲说,孩子出生不到10个月她就给孩子断了奶交给婆婆带,然后和丈夫一起去美国发展。他们在美国的事业很顺利,后来儿子上小学了,国内经济形势也很不错,他们选择了回国。
这位母亲说,就这一个孩子,还是要多陪陪他的。
我很不客气说,晚了!
我说,好妈妈在孩子0~3岁的时候,晚上一定是跟孩子在一个房间里睡的。小生命白天跟谁在一起都没有关系,到了晚上都要找妈妈,他只有找到这个熟悉的气场,才会安心。不然,孩子长大了会经常魂不守舍,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
母亲很委屈,可我们去美国也是为了给他创造更好的条件啊,我是他的亲妈。
我解释说,0~3岁的孩子,他的主观的我还没有发育出来,他跟妈妈就是一个人。这时妈妈如果离开,孩子就会困惑,我怎么没了呢。这么小的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搞清楚这个问题,于是他就陷入了迷茫。到了孩子5、6岁的时候,妈妈出现了,但是已经晚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内心深处很难建立起安全感。
◆ 孩子偷窃行为的背后
孩子母亲慌张地说,那我的孩子岂不是完了?老师,你可得帮我,一定要帮帮我啊!
我换了一个话题,你和婆婆现在相处得如何?是不是经常为了孩子的事发生争执?
母亲叹了口气,是啊,你连这个都知道?我很感谢婆婆的,但她带孩子真的不行,太惯孩子了,不说她,孩子更不像话了!
我毫不客气地说,你再这样下去,别说孩子,弄不好这个家都得完!
这位母亲有些闷。
我耐心地解释说,孩子是奶奶一手带大,晚上都是跟奶奶一起睡的,实际上奶奶已经替代你扮演了妈妈的角色。现在,你回来了。虽然是孩子的亲妈,但扮演的是老师的角色,一天到晚找儿子的毛病,然后怪孩子的奶奶,这个孩子已经成了你们婆媳之间互相征战的一个媒介。孩子因为和奶奶亲,偷你的钱,其实是帮奶奶出气。孩子本来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你这个亲妈一回来,奶奶也罩不住他,他内心就更恐慌了。这种事是很耗能量的,小孩子在这种事情上耗掉太多的能量,所以上课的时候,一会儿工夫眼睛就飘出去了。人的心理能量就这么点,被你耗完了。
这还不够。你心里不满意啊,着急啊,你就会不停地跟老公说,儿子这个毛病是你妈宠出来的,儿子那个不好是被你妈惯的。最后你老公也烦了,儿子不行,妈妈不好,老婆还整天烦烦烦,你说这个家还能撑下去吗?
◆ 母亲要包容孩子的一切
这位母亲感觉到了危机,问,老师,那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我说,办法简单,坚持不易,你回去以后不要再怪孩子的奶奶了,也不要吃她的醋,她帮你把儿子带大,儿子和她亲是很正常的。儿子这样,要说责任首先是你和孩子他爸失职。如果你想让儿子和你亲,也不要总是批评儿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孩子还小,每天有机会就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你很爱很爱他,多和他一起玩。你应该做一个可以包容他一切的妈妈,先当他的玩伴,不要做总是对他提要求的老师。当儿子内心的安全感逐渐恢复,他自然会对你亲近,各方面的表现会有很大的转变的。
这位母亲如释重负,满意离去。
◆ 别让你的孩子有创伤经历
安全感真的这么重要吗?
我说,前段时间,她在一家孤儿院做关于安全感的课。孤儿院的物质条件非常好,孩子们根本不愁吃穿,同龄人有的玩具这里只多不少。我问院长,你这里没有培养出一个人才吧?院长摇了摇头说,真没有,这么多年勉强只有一个孩子考上了中专,结果读了没几天又跑回来不愿意去了。
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还是不能成才?我解释说,因为这些小孩没有安全感。他们一生出来就被父母扔掉了,0~3岁时没有母亲,孤儿院的保育员又经常换来换去,上午是你,下午是她。这些孩子出于恐惧的本能,为了自保就把自己的感官神经全部封闭起来,以拒绝正常发育的方式获得变异的安全体验。心理学上,我们把他们称为有创伤经历的孩子。学校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母亲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好母亲和学历高低没有关系,和赚钱多少没有关系,和社会地位没有关系,但和心性有关系。好母亲什么样?好母亲一定是家里情绪最稳定的那个人,她是孩子心理能量的来源。
出现在普通学校里的特殊学生
不久前,我去一所小学给老师上课。
最后提问环节,一位老师站起来说,我们班有个孩子经常会把拼音写反了,教他写考试的‘考’,他最后总要加上一横,你告诉没有这一横,他下次还是写上。怎么改不掉呢?
我问,你是不是被他气死了?我这一问让老师们忍不住笑出声来。看来,有类似体验的老师相当普遍。
我接着问,这孩子是不是很不喜欢写字?
那位老师说,是的是的。默写时,他经常写着写着就停下来,写篇作文更是费劲,但他说话很流利,就是不愿意写字。
我说,老师们,你们注意了!这个学生他不是学习态度有问题,这是神经的问题,她自己是无法控制的。写字对于她的痛苦,我们一般人是很难体会的。
我说,现在学校里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有的学生,上课总是动来动去,永远坐不直。老师提醒他会好一点,一会儿又在那里扭了。做操时,其他同学站直了,他在队伍里就是歪出来的。只要他在,这个队伍永远直不了。上课默生字,老师说“我们”,他写“我们”;老师说“你们”,他还在写“我们”;老师说“他们”,他写的还是“我们”。
◆ 原发性学习困难是这样形成的
我的建议让老师们有些不解,如果你班上有学生上课坐不住,平时也特别不安分,经常惹事,你不妨找个合适的机会悄悄问问孩子他妈,当年是不是不想生这个孩子!
我说,如果一个女人很想生下肚子里的小生命,只要有基本的营养保证,等这个孩子来到世界上,她的奶水会充足,质量很好,这对孩子记忆力的发展和安全感的建立很有帮助。如果女人在怀孕时经常犹豫要不要把孩子生下来,小生命是很敏感的,他在母亲肚子里就能够感知到母亲的犹豫,就没有了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出生以后往往就会有多动倾向。
如果他妈妈说当年是很想生这个孩子的,那好,你问问她,打过胎没有?怀孕时有没有遇到过意外?这样的孩子,妈妈十有八九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妈妈说没大过胎啊,那就问她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问题。妈妈就会说,有啊,生产后就抢救,他一出来就是在保暖箱里面,呆了两个月。好了,这个孩子90%读不好书,99%会出现原发性的学习困难。因为他的神经发育太弱。
◆ 不要逼迫这些可怜的孩子
我对老师们解释说,这种神经发育弱会造成孩子的听动协调或者视动协调有困难。于是他在教室里就经常是充耳不闻,老师只要发两个以上的指令他就不做反应了。
老师说,小朋友把书拿出来,翻到第五页,在书上有一句话,大家划出来······
这时候那个孩子往往一动不动了,他没有能力对两个以上的指令做反应。老师要这样讲,××同学把书翻开,××同学把书翻到第五页,××同学把这一行划下来······
这样的指令,他才会做出反应。但是在教室里,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对一个孩子这般关照啊。我再次支招,老师可以在这样的孩子旁边安排一个聪明的小姑娘,你发指令给她,她来帮他做。当然,老师要经常表扬这个小姑娘。
视动协调有问题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智力并不低,但他看到的是15,抄下来会变成51的。考试时,草稿纸上写的是469,一搬到考卷上就成964了。老师单独问他,好像都会,但一考试错误非常多,分数就低了,有的孩子甚至只能做完半张试卷,他来不及做。
我再次强调,这是原发性的学习困难,千万不要去批评孩子,这不是态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