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讲坛第三期——上海城市的变迁之越江隧道篇 彭语慧
11月27日,我们请来了彭语慧妈妈给我们介绍上海城市的变迁——越江隧道。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日新月异的发展,勇立潮头。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养育着世世代代的上海人民,也是上海独特的城市风景。然而在80年代,她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阻碍了城市的交通和发展。
80年代,人们的主要越江方式是轮渡,但由于轮渡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90年代,黄浦江上建起了一座座越江大桥,但大桥占地面积较大,同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车流量。如今上海已打通城市地下通道、越江隧道、轨道交通网络,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捷。目前,上海已建成13条越江隧道,连接浦东浦西、崇明、长兴岛各地。那么,什么是隧道?隧道是如何建成的? 常见的隧道分成:城市地下通道、山岭隧道、越江隧道、地铁隧道。小朋友们都知道穿山甲是挖洞小能手,而我们城市建设的穿山甲就是盾构机。盾构机在“吃土”前进的同时,它的尾部有一台管片机,进行类似乐高拼装一样的管片安装,相当于给隧道壁装上“金刚罩”。
整堂讲课生动有趣,有互动环节、有提问答疑环节,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积极参与。通过短短的半小时讲课,小朋友们简单了解了隧道的种类、建成方法、主要的建造设备等知识,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历史巨变,交通的迅猛发展。
附:上海隧道科技馆—黄浦区中华路268号(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