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两纲》材料一
洋泾实验小学组织教师学习《两纲》专题材料一
《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纲要
导语:帮助学生认识、珍惜、尊重、热爱生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五点:国家、社会、个人,家庭,学校)
1、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学生生命质量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2、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开放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三主义:享乐、拜金、极端个人,导致学生道德下降。
3、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物质丰富、环境复杂,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如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
4、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期望过高或漠不关心,过分包揽或放任自流,需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5、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学校教育,要注重从生理、心理、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
二、目标。整体规划内容序列,形成校、家、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施体统,进行生命与健康、安全、成长、价值、关怀的教育。
三、原则。
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
2、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
3、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
四、内容。(小学阶段,主要是五大内容)
1、自身生长发展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2、了解、亲近、爱护自然环境。
3、人际交往,友谊、同情、关心、尊敬、帮助、合作。
4、安全知识,电、交通、食品、火、气。
5、自我保护技能,溺水,灾害,坏人。
五、实施途径(三大途径: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
(一)学科教学(二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小学)
《自然》:
1)人:人体,器官,生长过程,发育特点,饮食运动休息,疾病,自我保护。
2)动物、植物:生命现象,自然环境。
3)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共存共亡。
《体育与健康》:身体基本活动,安全卫生常识(健身、游泳等),生存技能,合作与互助等。
《品德与社会》: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关系道德规范等。社会机构,公共设施,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隐性课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
语文学科,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心灵。
音乐美术课要利用艺术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心态积极乐观,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和创造热情。
(二)专题教育。
心理、安全、健康、环境、禁毒、法制。
(三)课外活动(主要是五种课外活动)。
1、班队活动。集体建设,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节日、纪念日教育。世界环境日、禁毒日、防艾日、清明节、重阳节。
3、仪式教育:入团、入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4、学生社团:兴趣组、社。
5、实践活动:基地、社会公共设施,如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乡村等。
洋泾实验小学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