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情绪,做优秀的家长——记一年级家长学校讲座
控制情绪,做优秀的家长
——记一年级家长学校讲座
陈晓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如今,尽管孩子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但他们的品行、良好的习惯、阅读兴趣、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实都源于简单的家庭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是需要专注一生的事业。那么,如何能更有效地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校于10月30日下午1点30分,在二楼体育馆,开展了一年级家长学校活动。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浦东新区心理学科带头人——毛燕菁老师给这些孩子才步入小学不久的家长们,上一节别开生面的讲座。
毛老师的讲座有趣、实用、互动性强。讲座一开始,毛老师就从问题引入,亲切地询问家长们面对的教育问题。一位家长侃侃而谈:“毛老师,我不知道给孩子物质奖励,是不是一个好办法。”毛老师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保证一直有效,物质奖励当然可以,你注重精神奖励了吗?有时候,一句赞美,一个拥抱,比给他玩一个玩具管用得多。”这时,在场的家长们有的向毛老师投向赞许的目光,有的朝她竖起大拇指,还有的聚精会神地记录着。毛老师接着说;“父母的智慧在于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跟着孩子的情绪走,而是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很多情况下,我们家长的做法往往是无效,甚至适得其反的。”
毛老师认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造成正面影响的效果过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第一,掩盖了受到的影响;第二,掩盖了自己的感受;第三,模糊了指向的事实;第四,传递的是标签;第五,表达的只是态度;第六,引发对方的情绪高涨。总而言之,对于情绪的管理,直接影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作为家长,首先自己必须心平气和地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要他的想法是符合正面价值取向的,要给予高度表扬,反之,绝不能姑息他的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干预制止。
毛老师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家长们简单易学的心理学知识,比如,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的理论。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在这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的介绍中,不少家长仿佛茅塞顿开,对如何管教孩子有了理论抓手。理论之后,毛老师还给家长们分析了宝贵的案例,在案例中,与家长们互动问答,通过实践,拓宽了家长们对于教育孩子上的思路。
整个讲座妙趣横生,干货满满,相信每位家长都有所收获,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家长们通过讲座的所学所知,不断实践总结,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模式,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